靈芝文化
靈芝的別名
靈芝又名為萬年茸,意即靈芝乾燥後萬年不腐,另外,又名仙草、瑞草、神芝和芝草。在分類學上隸屬於菌類界,真菌門、擔子菌亞門(Basidiomycotina)、層菌綱(Hymenomycetes)、非褶菌目(Aphyllophorales)、靈芝菌科(Ganodermataceae)、靈芝屬(Ganoderma)(Ainsworth et al.,1973)。
靈芝的傳說
在公元前2250-2140年黃帝的年代,已有人採食靈芝的記錄;在戰國時代 (公元前475年—公元前221年),《山海經》提及了炎帝之女瑤姬夭折化為瑤草,即「靈芝」的故事;據晉代干寶的《搜神記》的記載,在商殷,被道家奉為先驅和奠基人的彭祖,因為常吃桂芝而活到七百歲。
秦始皇在聽聞《十洲記》提及「祖洲有養神丹芝,草形如菰苗,長三四尺,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,皆當時活也。一服之令人長生。」後,便命令徐福發童男童女五百人,入海尋袓洲(位於今東海)求靈芝,希望能長生不老;在宋朝的《白蛇傳》中,白娘子盜仙草靈芝,用來救夫君許仙。
而在《麻姑獻壽圖》中,仙女麻姑捧著靈芝酒,仙童高舉壽桃,壽星舉杯,仙鶴嘴銜靈芝,當中靈芝就寓意「吉祥如意」、「福壽雙全」。
靈芝的歷史
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,《列子.湯問》中的“朽壤之上,有菌芝者”,這是世界上對靈芝最早的文獻記載。而在公元前一世紀的《神農本草經》,提及靈芝是「久食輕身不老,延年神仙」,這是最早記載靈芝的藥學著作。而宋代重要的醫書《證類本草》、明代的《本草綱目》也提及「芝」,此外,《滇南本草》以「靈芝草」命名。時至今日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從2000年版開始把靈芝收載入內,視靈芝為法定中藥材。在美國出版的《美國草藥藥典與治療概要》(American Herbal Pharmacopoeia and Therapeutic Compendium)也收載了靈芝。在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》,描述靈芝味甘,性平,歸心、肺、肝、腎經。
靈芝的種類
有關靈芝的藥用功效,<<神農本草經>>為最早的記載:「久食,輕身不老,延年神仙。」
名稱 | 性味 | 主治 | 別名 |
---|---|---|---|
赤芝 | 味苦,平 | 主胸中結﹔益心氣,補中,增慧智,不忘 | 一名丹芝 |
黑芝 | 味咸,平 | 主癃,利水道,益腎氣,通胰竅 | 一名玄芝 |
青芝 | 味酸,平 | 主明目,補肝氣,安精魂,仁恕 | 一名龍芝 |
白芝 | 味辛,平 | 主咳逆上氣,益肺你,通利口鼻 | 一名玉芝 |
黃芝 | 味甘,平 | 主心腹五邪,益脾氣,安神,忠信和樂 | 一名金芝 |
紫芝 | 味甘,溫 | 主耳聾,利關節,保神,益精氣,堅筋骨,好顏 |
一名木芝 |
梁代陶弘景是史上第一根據靈芝的外形特徵,將菌芝分為青芝(龍芝)、赤芝(丹芝)、白 芝(玉芝)、黃芝(金芝)、黑芝(玄芝)、紫芝(木芝)六類,還論及各類的區域,《抱朴子》作者葛洪根據菌芝的質地,劃分為石芝、木芝、肉芝、菌芝、草芝五類。
現在,根據世界各國靈芝分類專家的學術報告,世界上有超過250種靈芝,中國的《真 菌藥典》(Dictionary of the Fungi,1983)記載了靈芝科(Ganodermataceac) 有113種,生態分佈主要在亞洲、美洲、澳洲和非洲大陸熱帶和亞熱帶地域,少數分佈在溫帶。中國的東南、西南 (包括台灣)的生態條件屬熱帶和亞熱帶的綜合環境,很適宜靈芝菌的繁殖生長。目前,栽培和藥用研究最多的是赤芝、中華靈芝、紫芝、密紋薄蓋靈芝和松杉靈芝和樹舌靈芝。
按現在的分類學,五色靈芝其實有六種,包括赤芝 Ganoderma lucidum、青芝 (即雲芝) Trametes versicolor、黃芝 (即硫磺菌) Laetiporus sulpureus、白芝 (即擬層孔菌) Fomitopsis officinalis、黑芝 Amauroderma rugosum 和紫芝 Ganoderma sinense。